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【高质量发展调研行】从“浙东红村”看革命老区里的乡村共富

发布时间:2023-05-25 11:36:58 来源:中国新闻网

采访团成员了解种植产品。胡丰盛摄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中新网宁波5月25日电(胡丰盛 林波)穿过蜿蜒山路,坐落于浙东(四明山)抗日根据地的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悄然映入眼帘,隐隐青山中,绿树农家、特色民宿顺着一湾碧水蜿蜒漫溯。很难想象,这个曾经“交通基本靠走、通信基本靠吼”的偏僻山村以红绿融合的“共富经”敲开了革命老区的寂静。

横坎头村被誉为“浙东红村”。2022年,该村集体经济收入575.37万元(人民币,下同),其中经营性收入366.34万元;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08元。

近日,记者跟随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主题采访团走访横坎头村及余姚周边村庄,探寻“浙东红村”的共富秘籍。

“结合自身实际,发挥自身优势。”据横坎头村党委副书记邱民波介绍,自2003年浙江实施“千万工程”以来,该村在发展“红色旅游”的同时,开始有意识地转变传统农业结构,寻找既保护环境,又能增加村民收入的“绿色产业”“特色产业”。

“村民种植了樱桃、蟠桃、猕猴桃等果树,每到夏秋收获时节,满树硕果,成群结队的游客驱车前来采摘。”邱民波表示,该村走出了一条红绿结合的革命老区复兴之路。

“红芯”植物工厂一景。胡丰盛 摄

“我们是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。”横坎头村村民黄彭勋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与参与者。2006年,随着红色旅游和特色农业蓬勃发展,他和妻子陈三妹决定创办农家乐——百丈农家,没想到生意越来越红火,店面也从最早的3个包厢扩展到了10个包厢,成了游客打卡的网红店。

在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科学论断指引下,横坎头村愈发识得生态资源是撬动一方经济发展,带动村民增收的一根杠杆。

2022年9月,横坎头村引进了一个集现代化、标准化、智能化于一体的无土栽培种植基地项目——“红芯”植物工厂,主要种植绿叶蔬菜、番茄、黄瓜等70余种安心安全的水培蔬菜。

“以菠菜为例,从种到收,只要20天的时间。目前我们的蔬菜已经上市,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。”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陈思蒙介绍,该项目切实解决了山区民众就业增收难题,帮助当地村民解决就业30余人,年人均增收6万余元。

如今,一条精品旅游线将横坎头村、汪巷村、甘宣村等散落在四明山腹地的“珍珠”串联起来,让村庄抱团融合发展成为探索共富的另一种尝试。

在开拓新发展的同时,革命老区也迎来了一批批青年“合伙人”,在绿色背景板上追逐梦想。

无土栽培种植蔬菜。胡丰盛 摄

在梁弄镇一片420亩的普通农田上,“初新农庄”像是一座“稻田里的自然艺术馆”,每逢周末,这里年轻人云集,有的坐在农田里开会、培训,有的开起文艺集市或音乐集市。

这是初新农庄负责人张晓波打造的乡村空间。为实现革命老区乡村振兴,该农场历经三年实践,摸索总结出了“科创+乡创+社创+文创”的“四创合一”模式。

新农人、研学导师……近五年来,余姚四明山老区已有超8700名年轻人以崭新的身份回流,争相当起绿水青山的“合伙人”。

如今,革命老区里的共富蓝图已绘,乡村共富路已在脚下。(完)

推荐阅读